科技扶贫“五个一” 打通乡村产业振兴的“堵点”“难点”——隆兴村发展肉牛产业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来源: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芦山县隆兴村位于“4.20”芦山强烈地震震中龙门镇中部。2014年,该村精准识别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8户344人,贫困发生率为17.83%,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村。产业基础、集体经济、技术人才“三个薄弱”是制约该村发展特色产业,实现长效增收的瓶颈短板。精准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市科技局打出科技扶贫+产业扶贫的“双向组合拳”,建立“政府主导、项目支撑、高校引智、企业搭台、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引导该村发展肉牛养殖,带动村内贫困群众长效稳定增收,2019年隆兴村被评为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

    一、依托高校引智,组建一支专家团队。市科技局充分整合本地高校人才科技优势和地方政府行政优势,与四川农业大学联合成立了“雅安四川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服务总站”,下设“五雅”特色产业部,从中抽调5名专家组建隆兴村肉牛养殖技术专家团,常年从选种、饲养、防疫等各环节对隆兴村进行技术指导和全过程培训,为该村肉牛养殖提供了强有力科技支撑。

    二、依托市校合作,开展一批技术攻关。市科技局聚焦隆兴村肉牛养殖推广过程中的技术瓶颈,组织市级服务总站的专家团队“点对点”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一方面在产业推广初期,专家团队开展了“芦山县隆兴村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建设技术研究和集成应用”的专项课题研究,形成了《肉牛饲养管理操作规程》《疾病防控技术》《粪污处理和利用技术》和科学的饲料配方,使肉牛出栏时间提前6个月;另一方面在产业发展提升期,专家团队又聚焦提升肉牛养殖经济效益的核心目标,开展了雪花肉牛养殖关键技术的课题研究,在西门塔尔育肥牛上成功生产出雪花牛肉,每公斤价格达千元以上,显著提升了肉牛养殖的经济效益。

    三、依托返乡人才,打造一个标准化基地。市科技局通过建立“公司+基地+高校”的合作模式,引导当地返乡创业企业家成立芦山县众成牛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依托四川农业大学技术力量,在隆兴村建立一个标准化肉牛养殖基地,目前存栏肉牛300头。该基地在2020年底通过四川省标准化养殖场验收,被授予“四川肉牛创新团队示范基地”。

    四、依托利益联结,发展一批专业养殖户。市科技局秉承“养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领着农民富”的宗旨,充分发挥企业平台示范带动作用,激发村民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目前隆兴村已有肉牛养殖户50余户,年养殖出栏肉牛2000余头,每出栏1头肉牛净收益4000余元,年收益1000万元左右。目前,从养殖技术、养殖效益、养殖规模综合评价,隆兴村已成为川西肉牛养殖第一村。

    五、依托技术培训,培育一批本土技术人才。市科技局依托隆兴村肉牛养殖技术专家团中的高素质科技人员,重点面向本乡本土养殖大户、养殖技术能人和基层科技人员,大力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和能力素质提升,目前已累计在该村开展肉牛技术养殖培训6期,培训200余人次,并通过培训带动养殖户进行品种改良,切实提升养殖经济效益。此外,专家团队还积极探索推广“种-养-沼”生态循环养殖模式,每年为每户农户节约燃料费500余元,为每户贫困户节约燃料费1200元。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