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乐乡田湾村位于石棉县城沿大渡河下游37公里,乡政府西北部,大冲河中下游,辖4个行政组151户358人,贫困户21户57人,整村幅员面积1187公顷,退耕还林面积613亩,土地承包经营耕地面积174亩(其中田84亩,地90亩),人均耕地面积仅仅0.5亩左右,是石棉县26个贫困村中较典型的贫困村之一。
2014年,石棉县农业局被派驻联系田湾村,局党组向田湾村派驻第一支部书记张家志,承担起田湾村“精准脱贫”攻坚任务。
通过近3年的农业产业科技扶贫,田湾村整村经济实现质的提升,特色产业得到突飞猛进发展,黄果柑种植面积100亩,枇杷种植面积150亩,花椒种植面积170亩,黄草种植面积260亩,利用“精准脱贫”项目资金,修路、修桥,启动村活动室移地建设工作,果园打池子,安管子,基本实现节水灌溉全覆盖,绿色防控助增收目的,切实解决农民生产生活难题,让全村老百姓都得到“精准扶贫”助脱贫攻坚实惠;去年底,全村实现特色产业销售收入85万元,户均增收5629元,实现21户贫困户57人全部脱贫目标任务,计划今年底将实现整村脱贫摘帽,在全县率先进入全面巩固提升阶段,达到年年有增收,脱贫致富奔小康目标。
田湾村2组白树荣家就是21户贫困户中最典型的代表之一,在产业科技扶贫帮困和庭园经济发展特色种养“微田园”建设中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举家搬迁建洋楼
白树荣全家共有5口人,2013年前,祖居于海泼1500米的田湾村3组,交通极为不便,家中劳动收入主要靠传统农业种植玉米、洋芋等维持生计,无劳动力外出务工,每年人均收入还不到1000元,全家居住在一到60平方米的土坯房中,基本无家用电器,生产生活靠人背马驮,条件十分艰苦。在2013年芦山“4.20”强烈地震灾后重建中,白树荣一家在政府关心帮助下,举家搬迁到田湾村2组,依靠政府灾后重建项目资金补助,新修建占地100多平方米的两层小洋楼,住上了好房子。
因病因残致家贫
2014年底,在政府灾后重建支持下,白树荣一家小洋房总算建起来了,但土地却成了全家生活的一大难题,全家5口人仅有1.2亩土地,房屋四周土地基本都是属他人的,因病因残致使全家贫困,缺技术、缺劳力、缺支柱产业,缺经济来源,使全家又陷入生活困境,老人白清全年岁已高(79岁),腿脚肢体重度残疾,白树荣夫妇体弱多病,不能做重活,小孙子14岁,年幼时大脑受挫,基本要靠人照管,家中经济陷入贫困深渊。
对症施策帮扶贫
2014年,石棉县农业局受命联系田湾村后,采取产业促进发展,产业示范带动贫困户办法,以”结对帮扶,一对一”驻村产业技术扶贫为核心,触动提高贫困户产业发展意识,推进提升全村“产业+科技扶贫”进程。2015年,经摸底调查,精准识别,驻村工作组第一时间将白树荣一家作为产业技术扶贫典型示范户,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何健康牵头联系。因人事变动,现由局党组书记、局长赵晓鸿一对一结对帮扶,送老人白清全在县医院经2月免费就医,老人可行走,生活基本能自理。经过“精准脱贫”2年多的人力、物力、项目支持和产业帮扶,白树荣一家将现有土地发展成特色农作物,种植黄果柑0.4亩,枇杷0.5亩,迭鞘石斛0.35亩,并发展起了养殖业,去年养猪2头,养草科鸡40只,实现收入1.1万元,纯收入6500元,加上其它政策性收入,全家没有掉队,于去年底实现户脱贫。
庭园种养促巩固
“政府精准扶贫,给我家移地修建了新房子,将我家扶上了发展特色种养促进增收好路子,我家也决不落后,我家要想办法做土地少文章,发展庭园特色种养业促进经济收入,以感恩党,感恩政府,感谢社会。”白树荣父亲白清全老人年岁已高,但不糊涂,脱贫却不忘感恩,在6月29日,党组织民主生活走访慰问活动中,白清全老人紧紧握住农业局党组书记赵晓鸿的手如是说。
是的,要发展巩固提升,增进经济收入,除精准扶贫政策关心,项目支持外,还得靠自己,为使白树荣一家精准脱贫,巩固提高,带动全村如期脱贫摘帽,驻村工作组将白树荣家列为全村发展庭园经济典型示范户。通过努力,白树荣一家做到了,庭园经济发展较好,庭院“微田园”建设成了全村精准扶贫帮困亮点。
看点一:利用房前屋后,种植黄果柑40株,枇杷35株,今年皆挂果投产,实现收入4500元。
看点二:采取政府精准帮扶形式,以每头猪补助500元标准,免费提供鸡苗模式,白树荣家今年养了3头猪,现每头猪估计有80公斤,建了两个围栏场,养殖草科鸡50多只,已长到2--3.5公斤左右,估计今年8月可出栏销售,折合收入可达1.1万元。
看点三:房前庭院花台种上了特色蔬菜番茄、茄子等,部分已可采收上市销售,黄果柑、枇杷树林下套种短平快蔬菜,基本解决了家中蔬菜难问题。
看点四:房侧房后屋檐下围拢种植名贵道地中药材(重楼、白芨)面积约0.05亩,目前长势喜人,重楼叶色青绿,茎干粗壮,苗高在30--50厘米间,分蘖数在3--10苗间,白芨苗壮苗全苗齐,在30--45厘米间,分蘖数在3--8苗间,80%已开花形头,明年准备将重楼、白芨分块扩种到房后黄果柑、枇杷园林下种植,估计面积约0.3亩,2020年可采收上市,届时,可产重楼、白芨鲜块茎约300公斤,可为白树荣家创收6万元以上。纯收入约3万元。
看点五:今年5月9日,田湾村率先在全县26个贫困村,发展起庭园经济种植中药材,从乐山市乐福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购买黄草(迭鞘石斛)2.35万苗,白树荣家分得2000苗,利用营养钵,在厨房顶搭建遮阳网种植黄草(迭鞘石斛)300盆,现长势良好,叶色青绿,茎干粗壮,分蘖数在3--5苗间,今年秋季可分盆移植到房后自家山林中,可种植面积0.5亩,明年可采收鲜茎干创益增收4000元左右。
看点六:新房房顶面积约70平方米,空着是极大浪费,为增加收入,白树荣家今年分得新式蜂箱10群(箱),在房顶一字形排放,做起了养蜂业,效果显著,现已采蜂蜜33公斤,分得蜂群5群(箱),总计蜂群15群(箱),以80元/公斤销售,可实现销售收入5280元。白树荣高兴地说:“养蜂也给我家增加了不小收入,这是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明年的效果会更好,这还得感谢党,感谢政府!”
在白树荣家更可贵的是,其年仅23岁的大儿子白志强,于2015年光荣参军,当时,家中无劳动力,生活很困难,全家人和亲戚朋友都反对他当兵,但白志强开导爷爷,父母及亲朋好友说:“没有国家,就没有大家,没有大家,就没有我家,没有共产党,我家就住不上新房,我要参军,报孝国家,感恩党,感谢政府对我家的关心支持帮助!”,面对懂事的白志强铮铮誓言,全家人被说服了,白志强光荣参军入伍,在河南某部队当兵,在部队,白志强勤学苦练,获多次奖励,评为先进标兵,获电器维修证书,参加全国自学考试,获得湖南长沙理工大学自考大专文凭,并于2016年升任成某班班长,现待转“士官”,为家人和全村长了志气。
如今的白树荣家,在房前屋后,房顶利用空闲地,尝试起庭园经济发展种养业,效果显著,收益可观!看到白树荣发展庭园经济的好处,邻居农户和贫困户也跟进模仿,庭园经济在全村成了势不可当的产业发展洪流,“微田园”产业丰乐乡田湾村得到全面铺开。
据不完全统计,全村151户,就有86户进入庭园经济建设行列,房前屋后种植黄果柑、枇杷面积约30亩2400株,种植花椒6亩,种植蔬菜10亩,户均收入在4000--6000元间。25户农户(贫困户12户),在自家房前屋后、庭园、房顶等空闲处,集中使用营养钵试种栽培黄草(迭鞘石斛)295平方米3935盆,在林下遮阳试种紫花大白芨0.8亩9700苗,其他农户种植黄草(迭鞘石斛)800平方米1.35万窝,秋季可批量移植到山林和退耕还林地,种植面积8亩以上,明年可采收鲜茎干上市销售,创益增收8万元左右,带动全村户均增收4000元。
发展庭园经济是当今“微田园”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占耕地,家中房前屋后,房顶皆可种植,种植品种多,种植难度小,投资少,见效快,是一个极易被忽视而又不可小视的产业技术扶贫促进贫困户增收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