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科学技术局对市政协第五届委员会第4次会议第269号提案答复的函
来源: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喻思皓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补齐雅安科技工作短板 推动科技强市建设的建议》(第269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雅安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全国全省科技工作会议精神和雅安现代化建设工作总思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提升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和水平,科技创新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初步成效。

  一、科技工作推进情况

  (一)高位推进,科技创新导向更加鲜明。我市五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雅安市委关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明确科技创新工作在全市高质量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求加快推进创新攻坚突破,实施大数据、先进材料、先进装备、生物医药四大产业科技攻关。市政府多次召开科技创新专题会议,推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逐步建立以分管副市长牵头抓总、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各相关单位相互协同、市县及园区相互联动的“大科技”工作格局。

  (二)多元驱动,激活研发投入热潮。印发《雅安市科技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重点从资金、项目、人才和要素保障方面加大扶持,2024年预算科技专项资金1050万元,市校科技合作资金500万元,雅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300万元;举办全市企业研发投入统计暨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培训会,2023年全社会研发投入11.9亿元,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18%,研发投入强度全省第7位;提升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雅安分中心等机构的服务能力,构建市本级+县区、园区工作站+科技服务机构、高校+企业的“1+N”技术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完成技术合同登记861件,登记额完成4.94亿,同比增长123%;开展科技服务业入规动员指导,2024年全市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40.8%,高于全省39.9个百分点;科技服务业工资总额增速6.5%,高于全省增速。

  (三)积极引育,厚植人才创新本底。着眼构建全覆盖人才政策体系,专项制定出台支持高校院所、民营企业的2项人才政策,为人才创新创业、成果转化等提供支持。做实服务保障。实施高层次人才归家补贴、金融扶持、租房团购等计划,发放荣誉激励等奖补资金2000余万元,解决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问题230余件。分行业、分专业制定个性化引才方案,创新构建全国双一流高校常态化引才推介机制,做好线上常年招引、线下“双招双引”、高校巡回引才等活动,全年引进高层次与急需紧缺人才5100余名,其中,引进医学博士5名、同比增长150%,雅职院引进博士4人、实现近10年博士引进“零突破”。

  (四)强化引导,创新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印发《雅安市科技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重点从资金、项目、人才和要素保障方面加大扶持,2024年预算科技专项资金1050万元,市校科技合作资金500万元,雅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300万元,全部用于科技项目。构建“科技+”多领域协同创新生态,编制《每周科技动态》,学习武汉、成渝地区先进经验,指导成立雅安科技创新服务协会,串联技术转移、科技金融等多方面科技服务工作。全市成功备案瞪羚企业1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4家,入库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169家。举办科技金融聚力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银企融资对接会,推广“天府科创贷”等金融产品,12家科技型企业获得“天府科创贷”贷款资金6800万元,太时生物、赢信汇通两家高新技术企业获得“支持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1000万元贷款融资担保;12家科技型企业成功入选科技创新和设备更新贷款项目备选库。

  (五)精准对接,科技成果转化持续推进。深化市校合作,市政府与四川农业大学联合召开“雅安市四川农业大学合作成果展暨资源对接会”,发布技术人才需求和川农大优秀成果320余项。建设项目储备库,对标我市产业科技攻关需求,储备科研重点专项和重大项目78项,其中大数据产业13项、先进材料产业30项、先进装备产业17项、生物医药产业10项、智慧农业产业8项。提升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雅安分中心等机构的服务能力,构建市本级+县区、园区工作站+科技服务机构、高校+企业的“1+N”技术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完成技术合同登记861件,登记额完成4.94亿,同比增长123%。

  (六)整合资源,科技创新平台量质齐升。进一步优化顶层布局,制定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整合市级各部门创新平台资源,完善全市科创平台体系建设协调机制。以我市优势特色产业为重点,培育建设高层次、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新认定省级星创天地1家,在食品新质加工、人体运动科学、核医学领域认定3家市级重点实验室,在装备制造、食药轻纺等产业认定3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探索建立异地研发,本地转化的“飞地”成果转化机制,实施“人才飞地”试点示范,首次组织开展“人才飞地”认定。支持建安工业在成都建设研发中心,着力聚集一流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提升科技创新服务保障能力。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协调推动作用,畅通部门横向联系与市县纵向沟通的机制,整合技术、平台、资金、人才等科技资源力量,形成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的合力,共同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大研发投入。用好市级科技专项资金、市校合作项目经费以及省级科技计划项目资金等各类政策资金,全面落实企业补助、平台补助、项目支持等激励政策,力争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保持全省第一梯队。

  (二)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积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落实好人才新政十条及十二条配套措施,进一步提升对科技人才的吸引和承载能力。全面摸排用才需求。分领域开展高端科技人才“大普查”,一个县(区)一个县(区)摸排编制情况、队伍现状、各学科(专科)人才缺口等,收集整理重点企业用才需求,分类建好人才需求台账,有计划地精准引进人才。以“雅州英才工程”为统揽,实施高端科技人才储备培育行动,扎实开展“雅州英才工程”评选、高层次人才认定等工作,统筹用好川农大、雅职院等在雅高校资源,采取“以工代训”“以赛代训”等方式,着力培育一批“高精尖缺”人才。

  (三)培育壮大科技创新主体。深入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三强计划”,建立科技企业培育库,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的梯次培育体系。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孵化载体“控量提质”。支持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科技投入政策与招商引资政策联动,通过科技项目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加强瞪羚企业培育,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户以上,力争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80户。

  (四)推进创新平台运行质效。加强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规划建设,持续推进《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落地见效。立足雅安国家农业园区,争创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加快推进雨城区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围绕优势特色产业,指导经开区开展省级中试研发基地建设,培育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4家。

  (五)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完善金融服务科技型企业、促进创新投资高质量发展等政策措施。落实财政金融互动政策,吸引市外投资机构投向科技型企业。加强与银行、担保公司协调沟通,持续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大力推广“天府科创贷”等产品,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合力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问题。

  (六)加强创新氛围营造。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宣传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和成果,提升全社会对科技创新的认知与关注。加强科普能力建设,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为科技创新筑牢群众基础。鼓励科研人员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落实容错机制,宽容创新过程中的失败,为科研人员创造宽松环境。积极开展科普讲解比赛、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活动,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雅安市科学技术局

                                                    2025年4月7日

  (联系人:杨波,联系电话:15808155898 )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