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强化县校合作,提供技术支撑。强化科技创新,坚持科技引领,加强技术培训,围绕贫困村需求继续从四川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高等院校选聘各类专家14名为我县科技特派员,确保每个贫困村驻村科技特派员1名,切实做到贫困村科技人员全覆盖。实行了“洋专家”带“土专家”,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 “面对面”、“手把手”地为群众进行现场指导培训300余人次,让贫困户实实在在地掌握种养殖技术。强化县校合作,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帮扶作用,提升老产业、发展新产业,累计开展科技培训28场,2000多人次。
二是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夯实扶贫基础。坚持把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贫困村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运用产业支撑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积极鼓励和支持产业龙头精准帮带,构建起“公司+合作社+贫困村+贫困户”模式发展的新途径,重点发展乌天麻、羊肚菌、蔬菜、畜禽养殖,合作企业托底收购,实现订单脱贫。目前,培育的1个龙头企业与12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有6个合作社与20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实现重点产业有龙头企业带动。
三是积极搭建扶贫科技支撑体系,持续推动特色产业发展。积极引导农业企业在农业新品种、种养殖技术等方面开展科技创新,解决农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提升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各类农业技术创新项目18余项。大力发展乌天麻、羊肚菌、蔬菜、畜禽养殖等短平快产业,目前,在硗碛乡、永富乡、蜂桶寨乡、陇东镇、灵关镇等乡镇推广高山蔬菜近800亩;在大溪乡烟溪村、灵关镇大渔村、永富乡若笔村、明礼乡联合村、蜂桶寨乡民和村等贫困村推广藏香猪近400头,贫困户近200户,辐射带动1000余户农户致富;在五龙乡胜利村、明礼乡联合村发展乌天麻种植200余亩,覆盖贫困户20户;在明礼乡发展羊肚菌180余亩,覆盖贫困户10余户。建立科技扶贫创新示范点16个,市级科技扶贫示范村2个,县级科技扶贫示范村12个。有力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